2012-10-15来源:北京晨报点击量:604
许多求职者为了能找到心仪的工作,于是在简历上“注水”,但这样的事情始终“纸包不住火”,若被用人单位揭穿,最终误人误己。
为了谋求一份可心的工作,李某虚构经验伪造证书,获得职位。公司发现后将其辞退,李某不服诉讼至海淀法院,近日法院也支持了公司的决定。
今年3月,李某从招聘网站上看到一家建筑监理公司招聘监理师,要求具备监理师资格证书,并要求有二年以上工作经验。李某只有一年的监理助理从业经验,尚未通过监理师资格考试,于是虚构了两年的工作经验并伪造了监理师资格证书。该公司录用李某后,发现李某业务能力与自称的工作经验存在重大差距,经调查发现了李某的弄虚作假行为,认为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无效将李某辞退。李某不服建筑监理公司的处理结果,认为自己虽然伪造了资质证书,但业务能力完全胜任岗位,于是提起诉讼。
海淀法院审理后认为,建筑监理公司在招聘时,对应聘人员有明确的资格要求,李某明知自己不具备应聘资格,却通过虚构从业经验和伪造资质证书的方式,使某建筑监理公司违背真实意思表示与其订立劳动合同,该劳动合同无效,建筑监理公司可以依法辞退李某,李某主张违法解除劳动关系的赔偿金,于法无据,最终法院判决驳回了李某的诉讼请求。
张江洲法官表示,弄虚造假的后果不只是被用人单位辞退,若是给用人单位造成生产、经营损失的,用人单位可以依法通过诉讼程序向劳动者主张赔偿。
上一篇:专家支招:应届生校园招聘求职技巧
上一篇:打响面试心理战 充分准备完美应战